人生游乐场—如何迈过羞愧的关隘

发布者:妇联发布时间:2020-11-07浏览次数:11


越发觉得,我们的文化里,对女孩子的教育大多是向外的。我们教女孩子对待别人的仪态教养,教女孩子对待亲友的通情达理,却很少教女孩们如何去好好的对待自己。这件事重要至此,却要长大以后由带货博主告诉姑娘们,爱自己是要给自己多买点漂亮衣服大牌包包。

可这些东西真的能让你快乐吗。事实是,有些女孩在短暂的满足之后反而会生出一种巨大的羞愧。摸着昂贵的料子,反而隐隐的觉得自己不该拥有这些美好。如果说有一种情绪,能阻碍我们真正的去享受快乐,那一定是羞愧感。它会在你最快乐的时候跑出来冷冷的说一句,你怎么配。


不设限—多一点全情投入的勇气

最近和一位姑娘聊天,她说起自己得到一些好东西或者遇到一些绝佳的机遇时,反而会陷入一种极度的惶恐。她会隐隐约约的觉得这些好东西都不是白白得来,命运一定会以什么方式夺走些别的。这种惶恐让她既无法心安理得的去享受,也不能全力以赴的去给自己挣到点什么。

那什么时候才不惶恐呢。穿着自己宽松起球的旧衣服,退回一无所得的安全圈,仿佛才能安心些。多拿到一点,都有种如芒在背的罪恶感——仿佛自己平白拿了不该拿的东西。

因为觉得自己的“不够好”,所以不敢伸手去争取那些好,甚至在事情变的糟糕的时候才有种如释重负的,应验般的安心。这是羞愧感应验在一些姑娘身上的典型结果。

张靓颖最近上了档挺有意思的综艺。它预设你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糟糕的问题,考验你在这种情境下的人生选择。

张靓颖遇到的问题,其实都很险恶。她遇到的是“恶性竞争、深陷谷底无人帮助、名誉扫地晚节不保”。可面对几乎是毁灭性的人生际遇,她接受起来却没有不甘。相反,她甚至觉得这样比较好。



她几乎没有去追问命运为何对待自己如此严苛,反而觉得“没关系,这就是属于我的命运”。



而在这样的心态下,当可以选择牺牲一些别的什么去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时候,张靓颖几乎全部选择了拒绝。她自己主动的,推掉了那些真正让事情变好的可能。

在那场综艺的结尾,华少对张靓颖说,你对不幸的渴望,超过我的想象。而张靓颖的回答是,我觉得真实的人生,就是一定会有这些的。

这是她给自己下的预设。正是因为觉得自己的人生里就应该有这种糟糕的可能,才又一次次有意无意的拒绝了变好的契机,任由事情发展成了最糟糕的样子。

这种心态在生活中绝不罕见。因为羞愧于自己的不够好,所以不敢去答应优秀对象的表白,反而要忙不迭的拒绝掉;因为羞愧于自己的不够美,所以不好意思去打扮精致,转而要穿的简单又粗糙。远远看着那些会发光的女孩子,不敢去成为,甚至连心里隐隐生出的那份嫉妒都觉得羞耻。

可是如果连想去成为的想法都觉得羞耻,又怎么会有成为的可能。有时候我们看偶像剧,总觉得女主角傻气又无能,总是满心鄙夷着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姑娘钱爱双收。可有时候,我却觉得现实的女孩们恰恰缺一点她们身上那种小太阳式的横冲直撞。

这些同样平凡的女孩子,会怯懦也会害怕,会自卑也会担忧,可她们从不给自己下预设,多匪夷所思的情境也敢拼尽全力的去闯一闯。她们赔得起自己的全情投入,也才配得起最后众人艳羡的结局。


关系—建立更有力量的链接

一段能稳定持续的关系,是来自你身上真实存在的,能恒定支出的那些东西的,比如自成一格的性情,比如志气相投的理解,甚至可以是简简单单的有趣。这些属于自己的,扎实存在的部分,是爱与痴迷的来源。以它们为饵,才能建立有力量,也禁得住考验的链接。

那什么是没有力量感的链接呢。张柏芝在《十二夜》里崩溃着嚷了一句话,几乎说出了一部分女孩心底最深处的委屈。

她说,为什么你永远不懂得欣赏我为你做的事。

现实中有太多女孩,是很习惯这样用愧疚感去绑架别人的。她们给对方的好,是为了被欣赏,被看见,被记住。越是嘴上说的我不要你回报我什么,越是在心里期待着用这种亏欠换回点什么。

不想说这样的小心思是否有高低对错,但单纯的愧疚或许可以换得别人对你一时的好,但却很难换来对方的用心珍视,与真正能持续下去的深厚链接。

《无问西东》里面有一对怨偶。中学老师许伯常与妻子淑芬。




他们的故事其实很老套。

许伯常出身寒门,淑芬做工供他读了大学。大学毕业后的许伯常已经对她已经不再有爱。可淑芬不甘心。她拒绝了对方偿还学费的提议,转而以死相逼,迫使他结了婚。
两个人婚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淑芬拼命的干家务,整日的搓洗衣服。她每天都要提醒丈夫几遍,没有我你哪里能有今天。她给丈夫做丰盛的饭菜,自己却拿咸菜冲水吃——即使一个老师的粮票足够养活他们两个人。




她日复一日的苛待着自己,试图留住对方心里那一点日渐稀薄的愧疚感。

而许伯常呢。他上交所有的粮票给妻子,容忍对方所有无理取闹。可他同样有自己回击的方式,比如几乎不说话,回家只看书,比如从来不碰淑芬。

这场由愧疚维系的关系里,没人是快乐的。故事的结尾,再无计可施的淑芬跳下了院子里的那口深井。坠落的过程里,她看见年轻时的自己。拉着手风琴肆意的大笑着,是很多年都没再有过的率性快乐。



这大概是一些姑娘的通病。越在乎越容易沉溺于一场苦情的自我感动,在明明不需要这样付出的时候偏偏要这么做,怀着满心的委屈懂事做个自以为的牺牲者,企图用不断的亏欠去修补日益脆弱的链接。

可是一个赎罪的人是不会快乐的。仅仅靠愧疚维系的关系,每分每秒都是煎熬。《风平浪静的闲暇》中的大岛,非常讨厌玉米。她回忆说,小时候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讨厌吃玉米,可是妈妈有一天逼她吃玉米的时候说,如果你不吃,就是你把他们害死了。



于是那一次,被愧疚感裹挟的小姑娘,一边哭一边大口大口的吃掉了玉米。可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她再也不想碰玉米。甚至每每看见,都天然觉得不舒服。

让对方产生愧疚感,其实是一种情感上的攻击——它有点像那根玉米,时时刻刻的提醒着对方自己曾经这么糟糕。可一段良好关系的开始,一定是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感觉自己变成了更好的样子。

所以别吃那根玉米,也别做那根玉米。

那如果事情真的到了这个地步呢。

即使是淑芬,其实也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选择。她可以去看看家里的那些书,学学那些不知所云的文学,试着把自己送进对方的世界;她可以继续养花唱歌,继续流露一点当时迷住过丈夫的质朴天真。至少他们也曾倾心彼此,如果淑芬能展现一点她的可爱之处,他们之间,明明也有那么多甜蜜的可能。


对自己—建设坦然的玩乐心态

那么,没有羞愧之心的女孩子是什么样呢。

坦然,一定是坦然。可进可退的坦然。

有些姑娘迈一小步都要低头问问自己应不应该值

值当,而另外一些姑娘,却能坦坦荡荡的把自己送进一些全然陌生的领域。有所得是附加奖励,没收获也开心一场。这世间种种不过游戏,且先开一局看看自己的斤两。

讲一个人,李宇春。那个21岁的时候忽然荣耀加身,从普通大学生变成国民选秀第一名的姑娘。

她不是那种标准意义上的漂亮女孩,也没有杨超越式的国民好感。事实上,刚开始唱歌的那两年,她几乎是全网抹黑的对象。

而今天的她,演话剧,拍电影,上综艺,拍封面,样样都做的很好。赖声川说,李宇春大概是那种,做什么都不会失败的姑娘。

其实哪里有什么不败呢。只不过败了也就是起身掸下身上的土,笑一笑就奔赴下一场。

看过她和经纪人的一个采访。说起初她去音乐节做嘉宾,台下黑粉竖中指,还冲着她扔水瓶。她没冷脸也没生气,反而从满地水瓶里捡了一个拿着当话筒,笑眯眯的冲着台下唱。许知远问她当年的成功是不是只是集体主义的狂欢,她坦荡的说,大家知道他们喜欢的是什么。顿一顿又笑开,说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从这句没什么重要,或许可以看见一点她的真性情。

很多你纠结的担忧的反复揣测的,其实都没那么重要。无论境遇好坏,这姑娘从没计较过自己身上背负与得到的这些东西究竟值不值得恰不恰当。或者说她根本不是那么在意这份结果,而是每分每秒都享受着当下的过程。带着这种举重若轻的松弛,反倒事事都做的不错。

有些女孩的羞愧,恰恰在于对结果的这份苛求。害怕会失败,也就不敢去开始。盯着自己手里拿到的那一点收获纠结自己配不配享有又惶恐着会不会失去,反倒错过了再往前迈一步的可能。

其实侥幸也好实力也好,值得也好过誉也好,试着给自己点百无禁忌的浑不吝,老天予你的就都先理直气壮的挥霍掉。有了这样的底层心态,拿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都会更坦然一点。

这世间绝顶精彩,其实也不过偌大一个游乐场。走进场来再问自己值不值,未免浪费了这张门票。不如桩桩样样都先试遍,喜欢就放声大笑,不适合就奔赴下一遭

坦然的玩乐心态,大抵如此。